欢迎访问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今天是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鸡街乡:银针“挑”出脱贫路 彩线“绣”来小康梦

   来源:后台管理员

1.jpg

      “金线挑来银线绣,绣得春色上眉梢,这是对漾濞县鸡街乡彝族妇女们指尖上独有的民族手工技艺的描述。

2.jpg


   作为一项传统民族手工艺术,鸡街乡因势利导,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将刺绣作为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时代潮流快车,登上现代生活的舞台重新焕发活力,让非遗文化成为群众增收产业助推脱贫致富,也让刺绣技艺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实现开发,在保护与开发中获得了双赢。

11.jpg

   如今,鸡街彝族妇女用手中的银针挑出了幸福生活,把脱贫致富的故事绣在了帆布上,撑起了脱贫致富的半边天一套彝族新娘妆价格在8千左右,需耗时近3个月的时间,我家一年能做两三套。今年32岁的鸡街绣娘左秀琼介绍到,她说按鸡街当地婚俗:新人结婚,婚礼当天婆家必须为新娘准备一套彝族绣花新娘装,只有穿上婆家的新娘装才算过了门。鸡街女人个个能绣花,绣花是每个彝族女人成家后必备的技能。在她家婆媳俩均能刺绣,一年的收入都能达3万元左右,为家庭创收不少。

12.jpg


   乡文化站站长王兴德介绍:现在全乡有绣娘300多名,其中有100余人参加过专业刺绣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认定。近年来,鸡街乡刺绣产业在传承过程中瞄准市场需求,主动与市场接轨,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也在传统手艺上进行了守正创新。全乡组建了刺绣传习馆,通过开展非遗展览、体验非遗文化表演等文化元素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多维度、深层次对外展示鸡街彝族刺绣文化艺术。同时按生产性保护要求,成立了鸡街彝族刺绣协会,设立了党支部,按党建+协会的模式,通过党建引领逐步建立鸡街彝族刺绣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新路子,让传统技艺活起来。通过创新推出了彝绣荷包、香囊、纸巾盒、手机套、旅行挂包以及壁挂、字画等各种民俗与时尚相结合的绣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鸡街彝族刺绣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兴文化产业,产值可达100余万元,在促进妇女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站长信心满满的介绍到。

16.jpg

     为确保民族非遗项目不走样,走出口传心授人亡技消的非遗传承困局。鸡街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刺绣技能培训等活动,扭转非遗传承从传统的收徒传艺模式转变为职业技能培训传承。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彝族刺绣传习馆,聘用大理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鸡街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吉珍林等刺绣高手手把手、一针一线的给学生教授刺绣技艺,努力让民族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让民族传统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好根,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责任意识,让鸡街彝族刺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喜爱彝族刺绣。

 


主办单位:大理州商务局 | 承办单位: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运营单位: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办公地址:大理市下关镇关平路39号

咨询电话:0872-2129116 | 电子邮箱:ser@xtgs.cn | 技术支持: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滇ICP备16007895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9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站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