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从“心”出发,精准施力——省委网信办倾情帮扶洱源县

   来源:后台管理员

转载自:大理日报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21.jpg



从2018年开始,省委网信办挂钩帮扶洱源县,牵头云南社会主义学院等省、州9个单位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确保洱源县如期脱贫摘帽,省委网信办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带头示范,选派骨干力量驻村,采取过硬的措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倾情帮扶洱源,着力发挥行业优势,育人才、提能力、补短板、塑品牌,整合、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为洱源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订单农业促增收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10月14日下午,省委网信办挂钩帮扶点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委会新北村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村民罗瑞文开着拖拉机将当天收的第三车玉米运回家,他家的堂屋已经堆得黄灿灿的一大堆。他家的三层小楼今年全部盖好并装修完毕,设计风格很现代,房内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小院的花台里种了一些重楼,红红的重楼籽拥抱在一起,就像搬迁户的日子一样喜庆、团结,充满希望。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29.jpg


罗瑞文家共有5口人,儿子在大理做钢筋工每月工资8000多元,他自己种着30多亩地,种植大白豆、荷兰豆、土豆薯种和玉米等农作物,一年的收入有6万多元,其中3亩荷兰豆去年有17000多元的收入。“今年村里建好了冷库,价格高的豌豆卖的多一些,应该比去年能多卖一些钱。”罗瑞文说,订单农业让他有了相对稳定的生产收益。


福和村冷藏站是洱源县扶贫帮扶单位省委网信办牵头筹集资金进行建设的脱贫项目之一,产权归村集体,出租给村里的农业龙头企业使用。14日下午,冷藏站的员工李继琼在收荷兰豆,村民送来的荷兰豆要先放到分拣台上进行分类,符合标准的每斤6元,不符合标准的每斤1.2元。她指着几筐豆荚说:“分拣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价格手段提高产品的品质,推动农产品标准化。”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33.jpg


据了解,在福和村种植荷兰豆,由企业负责提供荷兰豆种植的种子、农药、豆架线,每亩收取300元的成本费,和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订单生产,通过价格引导农户按照标准采摘后收购。福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子赣介绍,以前没有冷藏措施,农户的豆荚到了收获期大批采摘,企业消化困难,而时间一过,品质又无法保证。今年冷库投入使用之后,对收购农户高品质、标准化的产品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困难。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39.jpg

种植马铃薯种薯也是福和村近几年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通过种植种薯提高农户种植生产的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


大理青松薯业有限公司和福和村的57户农户订单生产种薯,负责人赵青松介绍,他们的模式相当于是农户以地入股,按照产量结算工资,以前农户种植普通马铃薯每亩的产值有2000元左右,除掉成本后,利润很低。而种植马铃薯种薯成本全部由公司负担,每亩的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近期正是种薯收获的季节,10月14日上午,青松薯业的服务站里,一台台拖拉机过磅称重,一群工人在分拣装袋,种薯的长相和普通的马铃薯相似,个头不算很大,一位来自武汉的客商已经等在服务站准备提货。赵青松说:“我们公司有4个基地,目前种薯产品还是供不应求。”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43.jpg


如何能够让搬迁户搬出新生活,洱源的做法是发展产业,采取巩固提升壮大传统种养殖业,打造新兴产业,培训提升群众素质,鼓励外出务工等多项措施,助推搬迁户脱贫致富。像赵瑞文家一样,福和村搬迁安置的34户大部分都参与到订单农业生产当中。


目前福和新北村的农户在养牛、种植商品薯、种薯等产业发展中户均补助达9000多元,有力促进群众增收,通过外出务工、引进新产业荷兰豆、马铃薯种薯、合作社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搬迁点外出务工50多人,31户种植荷兰豆100余亩,村内房屋周围和周边绿化以种植林果为主,长势良好,34户群众基本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7年搬迁点还被民政部命名为村民自治示点村。


创业扶持促增岗 就业致富撑起小康梦


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彝南组在2013年之前是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现代通讯覆盖的一个深山村落。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这里先后完成了基础设施的“五网”建设,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年轻一点的通过转移就业等形式外出务工,但是还有一些年纪稍大的人留在村里搞农业生产,如何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洱源县采取扶持创业带头人,建设扶贫车间的形式让他们就近就便找到工作岗位。


洱源钜生农业专业合作社坐落在福田村彝南组,是洱源县牛街乡的一个扶贫车间。负责人杨钜洲是福田村的人,原本在昆明、大理等地做生意,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点积蓄。他一直记得小时候生活的贫困,希望能够带领乡亲寻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


2018年,他回到家乡流转了400多亩山地,种植中药材云木香,同时在药山中散养土鸡。“我当时就想自己先做出点样子,让乡亲们看到这个产业也是能赚钱。”杨钜洲说,产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乡亲加入到云木香种植及土鸡养殖产业当中,通过合作社帮助解决销售和技术上的难题。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48.jpg


“我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把自己的家底都掏空了,当时以为很难做下去,多亏工作队的帮助才让我渡过了难关。”杨钜洲说,牛街乡驻村工作队得知他的情况后,积极帮助想办法,利用建设扶贫车间和产业扶贫贷款等方式,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他进行帮扶。今年400多亩云木香已经成熟等待收获,每亩新鲜云木香的产量约3吨左右,按照当前每公斤约5元左右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5000多元。2000多只散养土鸡也已经对外销售,每只的售价在100元左右。


杨钜洲对后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现在他的合作社有长期用工4人,短期用工年均万余人次,每年的用工工资支出100余万元。下一步,他希望能够带动周边的群众共同做大做强云木香加土鸡散养这个产业,并筹划实施中药材粗加工和土鸡屠宰生产线的建设,提高云木香生产的价值,为周边城市提供优质的土鸡和鸡蛋。


“吸引产业带头人回乡创业,对他们的创业项目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是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的重要渠道。”奠雨洁是省委网信办派驻在牛街乡的驻村工作队员并挂职任副乡长,她认为乡村产业体系的发展是解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支撑,现在群众已经实现脱贫,但是农村留守群体主要是老人和孩童,要让他们自行实现致富还力不能及,需要有产业带头人的引领,抱团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当中。


杨献洲是牛街乡龙门村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6口人。以前自己种植家里的田地,一年只有1至2万元的收入,今年来到了杨钜洲的合作社里工作,一个月的工资有5000元,年收入就有6万元。他说:“以前家里根本就没有过什么积蓄,一年到头够吃就不错了,现在只要肯干活就有较高的收入,心里踏实多了。”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53.jpg


洱源县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培训、创业指导、“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贯彻执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目前全县完成放贷“贷免扶补”创业贷款275户,放贷金额4067万元,带动就业822人,完成放贷创业担保贷款93户,放贷金额1395万元,带动就业279人。


洱源县人社局副局长杨煜坤介绍,洱源县通过压实工作责任,支持复工复产,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抓实转移就业和紧抓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落实。


电商搭台寻出路 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


赵敏是洱源县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电商达人,她的洱源源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省委网信办帮扶洱源主推的电商企业之一,该公司由销售紫玉萝一炮走红,成为洱源农特产品网络销售较为成功的电商之一。2019年紫玉萝单品的销售额已经突破2000万,同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解决了400余户农户的生产问题。


洱源县凤羽镇火山村的张金美,儿子外出务工,儿媳因为生病无法参加生产,她一边带着两个小孙子,一边种植紫玉萝,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她的十多亩紫玉萝成了她家重要收入来源。赵敏说:“每次看到张金美带着娃娃到公司交紫玉萝,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紫玉萝每亩的产量在1至1.5吨左右,赵敏的回收价格是4.2元每公斤,张金美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至5万元。


当前赵敏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电商渠道和相对固定的渠道经销商,经营的农特产品品类也由单一的紫玉萝扩展到蜂蜜、青梅、核桃、红薯等20多个品种,通过电商渠道帮助农户将农产品销售出去,杜绝了农户因销售不畅而蒙受损失。


2018年,省委网信办挂钩帮扶洱源县后,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助推洱源电商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信息化建设、媒体宣传上下足功夫。省委网信办派驻洱源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龚飞表示:“电商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可以有力地打通农特产品销售中常见的‘肠梗阻’问题。”


为了帮助农户将生产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出去,洱源县搭建了洱源县农村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开通了京东“中国特产·洱源扶贫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洱源扶贫馆”、淘宝“洱源特产店”、农业银行“洱源扶贫馆”、教育部“e帮扶”洱源县店铺等营销渠道,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引入了天猫优品服务站项目、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了大理洱源特产实体店,建成1个县级服务中心、9个乡镇级服务站、90个村级服务点,实现县乡村三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全覆盖。在2018年,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商企业集中销售滞销的洱源大蒜10万多吨,为蒜农实现了10亿多元的收入。当前,洱源各地农民“有产品找电商”已成为普遍认识,马铃薯、大白芸豆、辣椒、梅子等农产品均成为电商销售的热门产品。


微信图片_20201023104957.jpg


洱源县商务局副局长茶江介绍说,洱源作为洱海保护的流域重点管控区域,农药、化肥都是禁止使用的,加上洱源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条件,洱源农特产品的品质都非常好。


洱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理事长崔恒宇认为洱源农特产品急需解决是标准化和品牌化比较弱的问题。他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将各农特产品进行登记、注册、包装,帮助电商企业做产品标准化,将有条件的产品做成品牌化。他说:“2016年12月份服务中心成立时因为产品少,展厅里的产品都是重复摆放,通过几年的品牌推广和包装,现在已经有了200多个品类。”


“洱园红”是洱源凌福苹果种植有限公司的品牌,公司负责人凌体超介绍,以前他们的苹果都是用塑料筐一筐筐的卖,没有品牌和标准。去年开始,他们尝试通过电商销售苹果,通过基地直销的模式,宣传洱源苹果的生态农产品形象。让凌体超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苹果越来越受网友的欢迎,同时也推着他对自己的苹果进行标准化和品牌化。他向记者展示了3种包装箱,介绍他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之路,最早使用的包装箱上只有洱源苹果的字样,后来他注册了自己的“洱园红”品牌,包装箱印上了洱园红的字样,现在使用的包装箱除了品牌的宣传之外,设计上也更加电商化,包装箱具备了防压防摔的特性,还分成了不同的小格,每一个格子放一个苹果。


凌体超介绍,他们基地从最早的密帅青苹果到中期的华硕、红玫瑰苹果再到晚熟的红富士,可以从7月份卖到12月份,2019年电商销售占比不高大约只有25%,今年到9月底电商渠道的销售量已经占到了75%,预计到12月份销售完,电商销售量可能要占到80%以上。


微信图片_20201023105000.jpg


洱源县在省委网信办的挂钩帮扶下,大力推动洱源农特产品的电商销售,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洱源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洱源的广大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目前,农民和电商企业形成了有效互动,逐步依据电商订单品种、数量来开展农业生产,初步走上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道路。


“拼多多女孩——杨宁”“紫玉萝女神——赵敏”“火烧男孩——杨从珍”等一批网红和他们的企业将市场和农户连接起来,推动着洱源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改变农户传统种植的盲目性,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生产。通过价格手段,引导农户生产向订单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提升洱源农特产品品牌化水平。“洱海之源”品牌逐步被大家接受,“绿色生态、品质出众、健康美味”成为越来越多的网民对洱源农特产品的集体认知, 2019年洱源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500万元,实现网络零售额3500万元,同比增长30%以上,成为洱源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  李百祥 /文  王镇涛/图

编辑:杜香涓



主办单位:大理州商务局 | 承办单位: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运营单位: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办公地址:大理市下关镇关平路39号

咨询电话:0872-2129116 | 电子邮箱:ser@xtgs.cn | 技术支持: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滇ICP备16007895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9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站 政务微信